一、物質文化遺產(chǎn)
不可移動文物(528處)
長城沿線障塞遺址群
(分布于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
早在2000多年之前
趙、秦兩國因受漠北
林胡、樓煩和匈奴的侵擾
邊民不得安寧疆域難以穩(wěn)固
故而舉兵反擊固疆擴土
時有“趙武靈王,亦習胡服,
習騎射, 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
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
的史籍記錄
從戰(zhàn)國趙武靈王開始
到漢武帝前后
在陰山南北地區(qū)
相繼修建的4條長城
在巴彥淖爾均可見遺蹤
最南邊的一條
位于陰山支脈烏拉山南麓
稱之為趙長城
中間一條修建于
陰山主脈的北脊之上
稱之為秦漢長城
另外兩條修建于
陰山之北的荒漠草原
兩條并行
稱之為漢外長城南線、北線
4條長城全長1000余公里
均為東西走向
除戰(zhàn)國趙長城外
其余三條橫貫巴彥淖爾
▲趙長城 孔利霞/攝
▲烏拉特前旗小佘太秦漢長城
▲漢外長城烽火臺
▲漢外長城
▲雞鹿塞古城遺址
▲大壩圖溝古城遺址(高闕塞)高明志/攝
陰山巖畫群
(分布于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磴口縣、杭錦后旗)
▲陰山彩繪巖畫
▲群虎圖巖畫
▲圍獵圖巖畫
▲陰山狩獵圖巖畫
▲人面太陽神像巖畫
▲雙神圖巖畫
沃野鎮(zhèn)古城址
(位于烏拉特前旗)
新忽熱城址
(位于烏拉特中旗)
馬鬃山墓群
可移動文物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我市25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上報文物數(shù)據(jù)10254條)
龍首青銅灶所處時代為漢代,屬于冥器,所以它比真實使用的灶具要少一圈。它是內蒙古出土的青銅灶中體量最大、級別最高的一件隨葬品。
所處時代為漢代,屬于冥器,用來儲存糧食,出土時倉內還有半罐只剩谷殼的糧食。
▲雙耳三足青銅行軍鍋
▲藏醫(yī)器械
所處時代為清代,箱體為木質,作長方形,頂部四角包有銅箍,側端設有3層抽屜,每節(jié)抽屜按照器械形制隨型雕槽,用來盛放各種醫(yī)療器械。其精細度和成熟度完全不遜于現(xiàn)代技術,展示了藏醫(yī)藥發(fā)展的輝煌歷史。
▲三彩爐
所處時代為唐代。唐三彩多做為明器,用于隨葬。它們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富麗堂皇的藝術魅力。
▲磁州窯鐵花雙鳳紋大罐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國家級非遺項目——爬山調
爬山調(俗稱山曲兒、小曲兒),由中原北部文化與草原文化相融而形成,其形式不受限制,以押韻為主,多為上、下句結構,特別是大量使用迭音詞、倒裝句和方言土語,增加了地區(qū)性特點,鄉(xiāng)土氣息濃厚。
▲國家級非遺項目——烏拉特民歌
▲國家級非遺項目——烏拉特銅銀器制作技藝